美学原理笔记(七)审美意识形态-后殖民主义

举例

杜嘉班纳辱华事件

西方影视剧中的花木兰

背景

1978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

殖民主义分类

旧殖民主义

标志:殖民地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宗主国的控制

理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新殖民主义

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1年3月开罗召开的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

著作:1965年恩克鲁玛《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

标志:

殖民地国家开始独立,但经济、军事各方面无法摆脱宗主国的影响

殖民地国家空有“独立”之名,无“独立”之实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世界经济外围,受发达国家控制

理论:萨米尔阿明的“依附”理论

后殖民主义

强调殖民关系的审美文化方面,又叫“文化殖民主义”

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的丧失的殖民文化是殖民主义留下的深刻后遗症

赛义德《东方学》

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

空间上——文化登记结构(二元对立):

西方——非西方

中心——边缘

文明——野蛮

先进——落后

国家——部落

科学——迷信

民主——专制

时间上——历史目的论叙事

历史始于西方也终于西方

世界的发展是非西方世界按照西方模式逐渐进化发展的历史

西方文化普遍化

把西方的发展完全看成是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技术

东方主义

东方: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殖民活动兴起产生的一种概念

东方主义的理论基础

借助拉廉的理论:自我/他者的两元逻辑

确定差异——通过他者证明自我

得出“西方陷阱,东方落后”的结论——西方文明固化的二元对立思维

问题:忽视东方内部的差异(中、印、日、犹认为都差不多)

借助福柯的理论:话语理论。用各种权力建构了“东方主义”这个概念,使东方的形象弱化,目的的为了实现帝国主义的扩张和殖民

借助葛兰西的理论:文化霸权

东方学的内涵

从拿破仑入侵埃及以来,西方殖民者为了深入了解东方,发起一个专门的研究项目,即东方学

表面上:研究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历史、经济、语言、文学和艺术

实际上:站在殖民视角上的一种就建构

含义

作为一门学科的东方主义,所有从事此类研究的都是东方学家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东方主义,任何以“二元对立”思考东西方的,都是“东方主义”

作为驾驭和控制东方的权力话语机制的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的主要观点

东方主义被剥夺了主体的地位,是欧洲的一个“发明”

东方主义者建构了一套东方的话语和知识,不是为了认识东方,而是为了确证自我

东方主义成了西方人出于对东方的无知、偏见和猎奇而虚构出来的东方神话

中国学术界对《东方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自我东方主义

将“东方主义”内化,用西方人的东方视野看自己的历史和民族,导致其艺术作品虽然是中国作家的,实际上是东方主义的偏见

例:

张艺谋的雅典奥运会八分钟——为迎合国外观众,展示东方化的中国

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头:锤脚、点灯——落后旧中国形象

为了迎合西方观众,展示中国人的落后民宿,迎合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在西方获奖

展示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批判——男人的形象始终没有出现——把中国本质化

作为权利主体构建“他者”

例子

吴京《战狼2》——对非洲地区的认知陌生

吴京《流浪地球》

评价后殖民主义

  • 有助于中国知识界对现实语境的再认识,并将对中国文化价值重构的方向定位保持清醒的头脑
  • 偏见是存在的,但也并不全是偏见,有些认识是深刻的,值得我们反思,如史密斯《支那人的性格》
  • 西方学者对中国偏见有贬低性的偏见,也有拔高式的偏见
  • 站在一个比民族情感更高的立场来看待西方人对待中国的认识

本文自B站杨宁老师《美学原理》系列课程做笔记而成

源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7411u7j8


美学原理笔记(七)审美意识形态-后殖民主义
https://zhouyinglin.cn/post/45f55971.html
作者
小周
发布于
2022年8月17日
更新于
2022年12月1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