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理论

基本内容

产品: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存在的东西

产品经理: 想清楚产品是怎么设计的人

合格的产品经理:

把用户面临的问题想清楚:

  • 用户

  • 场景

  • 需求

怎样设计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 功能

  • 体验/优势

  • 价值

##产品经理职责

开发流程

  1. 分析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2. 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3. 编码测试:编码、测试
  4. 运行维护:运行维护

产品经理职责

评估产品机会:需求收集、可行性研究=>产出MRD或立项报告

定义产品:需求分析、原型设计=>产出PRD(产品需求文档)

职责误区

产品不是画原型的:单独画原型容易与需求脱节,没有定义产品和分析需求的过程,容易导致没有成就感

产品不是管理项目的:产品不是项目经理,只需关注产品定义和价值本身,无需关注项目工作安排和分解交互。

产品需求混淆:老板、用户、自己的需求不等于产品需求,应分析需求本质,以及对可行性和价值的评估

产品经理不是经理:产品经理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负责,与开发、运维测试属同级,没有项目管理权。

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

专业技能

  • 调研分析

    • 商业、行业、市场、用户、竞品、需求
  • 决策判断

    • 可行性、优先级、机会、成本、技术、风险
  • 规划定义

    • 业务、架构、流程、结构、功能、逻辑
  • 体验设计

    • 用户体验、产品体验、原型设计、交互设计
  • 文档工具

    • BRD、MRD、PRD、立项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协作工具、设计工具

综合能力素质

责任心、沟通表达、同理心、终身学习、创新精神、情商/逆商、协作组织、逻辑思辨……

问题思考维度

核心用户

用户的定义:所有与产品有关系的群体,是一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群体组合。

用户的分类

按是否使用:已经在使用产品的目标用户和未曾使用但有使用需求的潜在用户

种子用户:目标用户中用于尝试新版本、新功能,可以积极反馈的用户

核心用户:能够给公司创造最大利润来源的用户

抓住核心用户的原因

  1. 用户群体越来越细分
  2. 从市场角度看:增量时代已过,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抓住核心用户可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3. 从产品角度看:产品功能无法面面俱到,产品、开发、推广资源有限,必须要优先解决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

描述核心用户特征

  1. 从供需关系角度看,根据产品的服务端和消费端来确定核心用户

  2. 按人口统计学(年龄、性别、地域、职业、学历、消费水平等)区分和描述核心用户。在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行为数据和消费数据,根据产出的数据找出人口特征,找到用户典型信息。

  3. 从熟悉程度看,分为老用户、新用户、专家用户。

    • 类似婚礼App一般只针对新用户;

    • 类似美团等App的主要需要维护老用户长期使用;

    • 类似知乎等App需要专业人士发表高质量产物。

  4. 从业务场景划分

    • 业务定位:产品细化分类不同

    • 用户身份(如普通用户、白银用户、黄金用户等)

    • 公司行业、不同规模等

因此,描述一个公司的核心用户特征,应从以上4点中找到对应的用户群体。

抓住核心用户(重点)

从成为核心用户的原因看,分为被动和主动。

被动:被其他人推荐,或贪便宜选择的。

主动:经过对比、深思熟虑后选择

  1. 捆绑式核心用户:基于人性的贪小便宜,怕损失,爱面子,被动的俘获捆绑核心用户。

典型的捆绑式核心用户例如:健身房、理发店会员。

常用方法:办会员、买套餐

  1. 诱导式核心用户:商家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压低成本、甚至补贴用户以诱导用户流量。

典型的诱导式核心用户例如:沃尔玛(选择偏远地区开店,瞄准驱车购物,对价格敏感的工薪阶层)、好市多(瞄准中产,商品品质高)

常用方法:低价或补贴诱导

  1. 享受型核心用户:提供服务类的公司,侧重心理影响的用户服务,让用户享受服务,以此提高用户黏性俘获核心用户。

典型的享受型核心用户例如:亚马逊会员(购物免邮费、书影剧畅享)、奈飞(超预期服务,将剧集一次性放出)

常用方法:提高优越感、超预期服务

  1. 网络型核心用户:注重更大用户量的公司,注重网络价值,同时建立社交网络,以老用户吸纳新用户

常见的网络型核心用户: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网络社交App

常用方法:建立社交关系,通过社群、粉丝实现口碑传播

  1. 股东型核心用户:将核心用户作为红似的命运共同体,用户陪伴企业共同成长,享受企业发展的红利,使核心用户以股东的心态主动思考公司和产品的发展

常见的股东型核心用户:汉堡王(品牌死忠粉)、小米手环(基于核心用户反过来优化公司产品)

常用方法:筛选优质用户、打造利益命运共同体

**案例:**传智播客作为IT技能培训公司,根据以上5种不同形式的核心用户实施如下策略:

  • 对于捆绑式核心用户:趁热度利用优惠办VIP。如限时优惠、线上课程会员制。
  • 对于诱导式核心用户:利用低价长期对用户进行诱导。如持续推出低价的基础班、体验课,向就业班转化
  • 对于享受型核心用户:提高优越感和超预期服务。如提高学生毕业优势,推出超预期的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服务品质
  • 对于网络型核心用户:建立社交关系,口碑推荐。如建立维护用户社群,利用社交关系依靠口碑好课吸引老学员推荐新学员。
  • 对于股东型核心用户:应先筛选出优质用户,打造利益命运共同体。如倾听核心用户的声音,跟进用户职业发展需求,持续更新课程服务。

场景化分析

场景化分析: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需要思考人、时间、地点、行动和目的五个要素。

场:时间+空间

景:情境和故事情节

互联网行业中场景的定义:用户停留在某个特定的空间时间里,对应的情境下产生的故事情节,就是场景。

场景五要素

根据上面的定义,产生出场景的五个要素:Who、Where、When、How、What

  1. 用户(Who):根据供需关系、人口特征、熟悉程度、业务场景等维度划分不同类型用户
  2. 地点(Where):国家、城市、具体的空间位置、产品不同的软硬件设备(PC 、手机、平板等)
  3. 时间(When):固定的时间点、周期性时间段、某一具象时刻(吃饭前、睡前、起床后等)
  4. 行为(Who):用户的使用流程和操作动作
  5. 目的(What):用户想要什么,目的和意图是什么

**例如:**老王睡觉前躺在床上想刷抖音

场景分析:老王,在床上,使用手机,睡觉前,刷抖音视频,想消遣时间

场景化分析方法

例如刷抖音行为的场景化分析:

第一步:列举场景要素

第二步:组合构建场景。根据所列举的信息,进行组合构建场景信息。

根据如下格式进行构建:

用户(Who)在____(什么情况下When/Where),他想要____(通过什么行为 How),以便于他可以达成____(什么目标 What need)。

例如:

  1. 上班族在通勤时间在地铁上刷视频来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
  2. 家庭主妇在家中哄孩子睡着后查找做饭视频,以便于给孩子做一顿营养的午餐。

第三步:结合构建好的场景信息,预判用户的行为与目标,挖掘当前场景下的新需求

以上面2条场景为例子,挖掘其中需求:

  • 上班族地铁刷视频——需要戴耳机刷、随机刷、查看热点新闻/娱乐八卦、点赞收藏分享评论信息、地铁信号不好(需要提前缓存)
  • 宝妈在家看做饭视频——小声查看视频、点赞优质内容、关注优质博主、提出疑问留言、分享给宝爸等

通过如下三种方式预判用户的行为和目标:

  • 组成动作

    • 评论+回复
    • 复制+粘贴
    • 分享+转发
  • 用户认知流程

    • 下拉刷新
    • 上拉加载
    • 左滑下一页
    • 右滑返回
    • 双击点赞
  • 产品使用流程

    • 加购+支付+查看订单
    • 搜索+筛选+查看详情
    • 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注册/登录

场景化分析的应用

  1. 洞察问题

初期问题比较抽象,通过场景化将问题场景具象化,方便梳理出核心问题所在。

  1. 理解用户

将用户置身于真实场景中,更容易与用户共情,站在用户立场考虑产品问题,既考虑功能逻辑,也注意用户体验。

  1. 提高预期

预测用户下一行为目标,突出或提示用户下一行为操作,或直接实现用户目标,带来超预期体验,提升情感。

例如:

  • 个性化推送喜爱的内容、商品。

  • 拍摄照片后微信提示可能要发送的照片,提前提示。

  • 某些App在生日当天展示定制化封面,超预期、感情化。

  • …………

需求的收集与分辨

需求的定义和层次

需求的定义:用户预期和现状之间存在了差异,就产生了需求

人类的需求有这些(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每个产品都围绕这些不同的需求层次解决不同的问题。

需求收集方法

  1. 用户身上找需求:
    • 望:观察用户使用行为、举止
    • 闻:听取用户反馈
    • 问:当面一对一、一对多访谈,定量设计问卷调查
    • 切:切身感受用户
  2. 需求差异来源于问题本身,从事件上找需求:
    • 原因:造成问题的本质原因
      • 通过业务分析收集业务需求
      • 通过市场数据、文献分析找寻需求
      • 通过头脑风暴一起思考,寻找需求
    • 结果:
      • 竞品分析,查看友商方案实现
      • 数据分析,根据产品上线后产生的用户数据,寻找用户需求

需求收集注意事项

  • 一手需求:需求的提出者是用户自己,需求是原始的。一手需求更加准确,但收集效率较低。

  • 二手需求:需求是他人转述的,需求是加工过的。二手需求效率更高,但需求容易被曲解。

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需求可由全员收集,但产品经理统计处理,做出决策。

需求辨别维度

需求收集后辨别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应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 首先考虑如下几点:

  • 需求是真实的:伪需求是无价值的,需要判断是否真实。
  • 需求强烈:根据价值大小、风险高低、人群规模来评判
  • 高频需求:根据使用频次判断

上述维度程度越高,就越是用户的刚性需求,解决方案才越有价值。

需求辨别结论:

  • 在需求真实的基础上,高频且强烈的需求立即去做
  • 强烈但不高频的需求可以有计划地做
  • 高频但不强烈的需求可以放权转移出去
  • 低频且不强烈的需求尽量不做

用户故事

概念:将典型的用户应用场景将需求进行描述的一种方式。

优点:将用户和需求放在典型场景下进行模拟呈现,便于更准确的分析需求

作用:客户或业务部门与产品经理共同梳理需求使用的,也会被带入开发部门做出功能。

具体呈现

最终需要确定,用户故事与开发实现是否解决了用户相应的需求。

例1:美团

骑手:作为配送员,我想要订单集中地区配送、单个订单配送费高,这样就可以提高配送效率、收益高。

商家:作为商家,我想要店铺提高曝光度、商品出货后立即有骑手取货,这样就能增加订单、避免订单累积。

用户:作为用户,我想要每次下单都能拿到优惠券,下单后商家快速、骑手快速配送

例2:喜马拉雅

内容创作者:作为内容创作者,我想要简单好用的创作平台、持续的创作奖励机制,平台多多推广创作内容,这样就能够使我有持续创作的动力。

听众:作为听众,我想要平台推送我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收费作品有购买优惠,这样使我更愿意使用该App

产品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

用户的需求(用户预期/目的/想法/问题)经过需求分析,就可以得出一个产品方案(功能/服务/活动/内容),每个产品方案包含具体的的功能。

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Y模型理论

①:代表用户场景,即需求的第一层深度:观点和行为

②:需求背后的目标和动机,即需求的第二层深度:目的和背景。思考时需考虑公司业务、产品目标。

③:需求分析转换后的产品功能,是需求方和技术确认后即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④:需求背后的隐形需求,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人性七宗罪等。是需求的第三层深度:价值观与本质

从①到②的思考:了解需求的背景目的,结合 4W 思考需求真伪,结合产品定位和公司业务。

从②代③的思考:由需求转为解决方案,思考如何解决、由多少种方案、优先级和性价比等。

从②到④的思考:挖掘某个需求的本质。表象无常,而人性更持久。在用户无感情况下结合用户目标满足人类某种人性需求。

大部分需求分析经过①②③即可,少部分是①②④②③,即经过深度价值观的提炼后再思考解决方案。

从Y模型图中看,一个需求进入后有2个步骤:

一是①②④,深入调研需求,尽量思考透彻。

二是④②③,将思考后的结果输出。

这两个步骤尽量达到深入浅出,即深入思考问题,但给出尽可能简单的方案。因为产品经理要做的是: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

使用Y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好处就是无法从①直接跳到③,,一定需要对用户需求由更深层次的分析,才不至于被伪需求欺骗,解决需求冲突,发现更多用户目标……

例如,福特创始人说:当年如果我去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用户需求:更快的马

——>思考真伪:是想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深层需求:爱与归属,社交尊重,豪华高端

——>实现:更快的交工工具,可实现社交尊重:汽车

需求分析的应用

一、从人性出发,需求驱动,推导产品解决方案。如下是关于人性七宗罪的需求分析具体应用:

傲慢:自大、目无一切、自己拥有的比别人多

  • 设计思路:追求优越感、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仰、爱慕虚荣

  • 产品方案:炫耀优越感、荣誉展示、会员制、成就、粉丝数、点赞数

妒忌:有心理落差、别人拥有的比自己多

  • 设计思路:制造焦虑感、诱饵效应、追赶他人、不满情绪

  • 产品方案:排名、拉票、置顶、等级、段位

愤怒:妒忌的极点,负面、反感的上限,需要发泄出来

  • 设计思路:情绪排解出口、情绪循环、自主离开
  • 产品方案:举报、反馈、删除、关闭、拉黑、禁用、注销、不再推荐

懒惰:心理厌倦,只想做简单的事,或者不想做事,想休息、享受,衍生—无聊

  • 设计思路:更少地思考、减少动作,减少不必要的决策,满足使用习惯,减少理解成本
  • 产品方案:一键xx,猜你喜欢、清空、推荐、筛选、默认填写、全选等

贪婪:觉得拥有的不够多,不够满足,想要更多

  • 设计思路:培养贪婪心理,资源逐层分发,利用侥幸心理
  • 产品方案:免费体验,新人福利,分布完成发放积分,随机抽取,抽奖等。

饕餮:美食诱惑、食物的格调、氛围、视觉效果(当代资源丰富,对美食不再贪婪)

  • 设计思路:赋予食物属性,占据感性思维,场景氛围营造
  • 产品方案:直播同步传递美食感受、KOL、精美图片/视频宣传

色欲:保暖思淫欲,当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开放。

  • 设计思路: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的满足、虚荣心、成就感、炫耀、魅力、互撩
  • 产品方案:社交社区、直播、美颜修图、滤镜、同城、匹配、推荐,打招呼、挑选、隐私设置等。

除了以上7宗罪和马斯洛需求理论外,还有诸如好奇、倾诉、吐槽、孤独、寂寞、围观等人性,需结合具体产品实际分析。

二、多体验已有的成熟产品

在平时可以多多体验市面上相对成熟的产品,积累相对成熟的产品元素:登录注册、个人中购物车等。

也可以对设计较好的产品进行跨界分析。例如借鉴游戏中的成长体系等。

功能优先级划分

KANO模型

当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需求时,应该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需求,例如KANO模型。

KANO模型由某日本学者受到双因素理论的启发提出的。他在论文中首次提出“满意度的二维模式”,从而构建出KANO模型。举一个例子说明双因素理论:

公司给员工发工资,员工不会觉得满意,但只要不发工资,员工就会马上觉得不满意。但公司给员工发奖金,员工满意,而不发奖金,员工也不会觉得不满意。因此,员工的满意度分为2种,一种是激励因素,一种是保健因素,这就是双因素理论的来源。而KANO模型就是基于双因素理论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优先排序的工具。

KANO模型在采样人数上大约是40~70人。它描述的是具备程度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它将需求划分为:M必备型、O期望型、A魅力型、I无差异型、R反向型需求

如何得出KANO模型

  1. 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得到一些准确数据(满意程度)

将需求池的需求导出,罗列出清单,每个功能点对应清单中的一项,而每一项需要设计2道问题,2道问题为正反提问。例如:针对浏览器意外关闭后是否可以恢复上次浏览的需求,设计问题(这就是一个标准的KANO问卷):

1
2
3
4
问题1-1、若浏览器崩溃后重启可以恢复上次浏览,你的感受是?
A、喜欢 B、理应如此 C、无所谓 D、能忍受 E、不喜欢
问题1-2、若浏览器崩溃后重启不可以恢复上次浏览,你的感受是?
A、喜欢 B、理应如此 C、无所谓 D、能忍受 E、不喜欢

注意:上述ABCDE选项方式可以用数字标识其意义,例如1代表不喜欢,3代表无所谓,5代表喜欢……

  1. 功能属性评定。根据功能以及对应程度划分需求属性。

    问卷中,一对正负问题的答案下表的行、列。例如正向问题中,选择【能忍受】,负向问题选择【理应如此】。对应下表中2行4列,其交叉点为 I ,那么该受访者对于这个问题的满意度就是【I 无差异属性】

  1. 根据属性象限区分优先级

必备属性:优先级最高,必做,留足资源。

期望属性:优先级高,先做性价比高的

魅力属性:优先级其次,先实现低成本的亮点功能

反向属性:权衡各方利益后再决定,无利益可不做

无差异属性:不着急做或可忽略

例如下图:在一份调查问卷里调查了10个需求后,调查结果通过【离散统计】整理成类似下方的样式,可以简单明确地看出每个需求的属性和排行:

离散统计的缺点是由于选项排序存在非黑即白的方式,一些信息会丢失。也可以使用别的方式进行统计,例如赋值表、矩阵等。

功能价值

功能价值的定义:功能带来的实际价值与实现功能需要的成本之比。即:功能价值=功能实际价值 / 功能实现成本

实际价值判断(难)

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来判断功能的实际价值:

  • 范围价值=潜在用户数 x 单用户价值
  • 频次价值=需求频次 x 单次价值
  • 时间价值=持续时间 x 单位价值

例如,墨迹天气App原为一个天气工具,后期加入了“时图”功能作为社区扩展,分享天气、美景、穿搭等内容。

价值范围:从单一工具扩展为社区,内容丰富后带来更多新用户——潜在用户数(提升) x 单用户价值(提升)

频次价值:从看完天气就走到看穿搭+风景+其他内容,打开次数变多——需求频次(提升) x 单次价值(提升)

时间价值:从看天气的十几秒到查看其他内容,用户停留时间明显提高——持续时间(提升) x 单位价值(提升)

以上的数据可从历史预测或上线后小范围试点,从数据分析统计平台中获取。

成本评估

考虑人力、时间、金钱、风险等。

成本=消耗人天 x 平均每人天价格

假设:开发6人,设计1人,产品1人,测试1人,运维1人,周期7个工作日,平均人力成本2w/月,在考虑延期风险1天,成平评估:(平均人力成本 / 工时) * 总天数 * 总人数。计算出:20000/21.75 * (7+1)* 10 = 73563.21元

最后,结合前面的实际价值的计算,就可以用功能实际价值 / 功能实现成本算出功能价值。

用户体验

定义

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包括用户的印象和感觉,是否成功,是否享受,是否还想再次使用。用户能够忍受的问题、疑惑和Bug的程度等。

影响因素

  1. 使用者状态:精神状态以及性格特征(动机、期望、情绪、认知)
  2. 系统性能:产品提供的功能、服务
  3. 环境:故事场景、状况。

用户体验的类别层次

三个层次:

  • 感官
    • 侧重:试听体验。色彩、声音、图像、文字、布局等
    • 要点:UI、IA等
  • 交互
    • 侧重:使用、交互过程体验
    • 要点:浏览、点击、输入、输出等
  • 情感
    • 侧重:心理的认可度
    • 要点:认同、抒发情感、口碑传播

用户体验五要素

表现层:用户所能看到的一切,文字、图片、图标、颜色、整体感觉。表现层满足了其它层面的所有目标。

框架层:按钮、表格、文本、导航区域位置的具体位置,将结构层中的需求提炼出来,确定具体的设计。

结构层:确定产品功能和特性最适合的组合方式,应符合用户理解和思考方式

范围层:功能和内容是否纳入产品,用户需求和网站目标转变为网站应该提供什么内容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

战略层:用户和经营者分别想从产品中获取什么,即:用户需求和团队需求。

用户体验的设计目标

  1. 有用:没用的产品就没有市场
  2. 易用:简洁易懂,且无需看说明书
    • 贴近现实场景,例如阅读翻页功能
    • 提供便捷入口,例如再次购买
    • 减少多余操作,例如默认选项
  3. 友好: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亲切、友好
    • 不显示空白符,例如加载占位图
    • 信息提示
    • 状态可见,例如状态标记
    • 协助记忆,例如显示历史、预想词
  4. 容错:好的产品降低用户犯错概率,提高解决错误的效率
    • 撤销功能,保留内容,禁用状态
    • 撤回,最近删除相册
  5. 吸引力:界面信息、内容有吸引力,感官良好
    • 审美和简约设计
  6. 品牌:提到产品就代表品质保障
    • 口碑效应

项目方案

主要阶段:立项——设计——开发——测试——上线——运营——总结

立项:

  1. 项目提出:由运营人员、市场部门或老板提出项目,输出内容:基本方案

思考维度:做什么项目、做的原因、项目的价值和作用有哪些

  • 公司业务、主干业务
  • 公司核心业务的核心流程
  • 在线化-前台(外部)后台(内部)
  • 好处有哪些
  1. 需求讨论。输出内容:会议纪要
  2. 可行性分析。输出内容:MRD、可行性报告
  3. 立项启动。输出内容:立项申请表

可行性分析

特点:应该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等特点

主要内容: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功能规模、开发技术、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

从产品视角分析,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市场需求:机会与风险、类似产品
  • 环境影响:政策、发展趋势、投资环境
  • 盈利能力

市场

目标市场现状、规模、趋势、市场的产品格局、主要问题和机会壁垒

  • 市场调研
  • 市场分析: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的产物,可以直观地呈现市场现状、市场趋势及市场问题和机会
    • 目标市场现状——现有体量、市场格局、目前市场情况
    • 市场趋势——预测发展规模趋势变化、市场增速、市场前景
    • 问题机会和壁垒
      • 问题:行业痛点、用户吐槽点、未满足的需求
      • 机会:结合问题,想要如何解决,结合趋势还有哪些需求未被满足
      • 壁垒:进入该市场的难题,以及如何建立市场壁垒
  • 市场环境总结

附:互联网市场信息查询参考平台

行业报告:199IT、易观、艾媒、艾瑞、月狐等

咨询媒体:36Kr、虎嗅、IT桔子、猎云网、创业邦、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用户

  1. 目标用户群体、用户特征

划分为各个维度:年龄段、性别、收入、婚育、学历、地域、性格特点

  1. 用户画像与用户使用场景

虚拟用户画像:包括用户基础特征、用户名称、兴趣爱好、生活状态、网络使用习惯、产品使用习惯(频率、时间、时长)

用户场景:将角色放入场景:使用目的、出发场景(时间地点)、个人偏好、使用习惯、使用体验、关闭/退出场景

  1. 用户需求总结

读懂用户使用场景中行为的根本原因:用户需求(问题、目的、方案)

竞品

  1. 竞品战略:产品基本信息、公司背景、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

  2. 竞品用户定位:竞品的目标用户特征、定位原因

  3. 竞品主要功能:竞品的基本功能差异化对比、特色功能对比

  4. 优缺点:竞品之间的优点缺点

  5. 竞品分析结论:结合战略、用户、功能及优缺点分析之后的总结

产品规划

立项评审

立项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1. 产品概述
    • 产品定位
    • 目标用户
    • 主要功能
  2. 可行性分析(市场、用户、竞品)
  3. 产品规划
    • 产品架构图
    • 业务流程图
    • 产品结构图
    • 功能清单
    • 迭代计划

立项评审流程

评审会议

  1. 预约会议
    1. 确认参会人及参会时间
    2. 提前与参与人做好沟通
    3. 邮件发出会议邀请,附上会议材料
  2. 会前准备
    1. 调试好电脑和投影
    2. 协调会议记录人员
    3. 开会前再次确认开会时间地点
    4. 确认是否有核心人员无法参会
  3. 会议过程
    1. 强调会议主题、会议目的、会议时间及注意事项
    2. 把握需求范围、控制问题探讨时间
    3. 记录关键确定需求,待确定需求
  4. 会后跟踪
    1. 会后及时同步会议结论给相关人员及领导
    2. 确定待确定需求跟进时间、待讨论的细节

填写立项申请表


产品理论
https://zhouyinglin.cn/post/979df087.html
作者
小周
发布于
2023年6月4日
更新于
2023年6月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