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学、中世纪文学——福音与灾难

西方文化又称两希文化,即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二者构成了近代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它是欧美文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传统,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两大源泉

  • 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国家虽然被马其顿王国灭掉,但其文明一直被马其顿王国传承,一直传到古罗马帝国。马其顿、古罗马非常积极地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和文学。因此直到古罗马时代,古希腊文化脉络也基本没有断。
  • 古希伯来文化:古希伯来人,又被称为犹太人,发源于叙利亚、约旦的古迦南地区,信仰上帝,强调人对上帝的绝对服从。其宗教分支基督教对整个欧洲影响甚大。

希伯来人的历史

希伯来人是历史悠久的苦难民族,希伯来人的宗教即犹太教。宗教的典籍叫《塔纳赫》,里面的《妥拉》片段就是著名的《摩西五经》,《摩西五经》完整地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也很清楚地写着他们的苦难:居无定所。

希伯来人的发源地:两河流域。圣经中上帝创造的伊甸园,就是希伯来人对自己祖先居住的记忆。两河流域发生旱灾后,希伯来人被迫往西迁移。他们说他们信奉的神——耶和华把迦南地给他们了,因此要搬到迦南地区(今巴勒斯坦地区)。在此短暂地繁衍了几代后,亚伯拉罕来到迦南,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他的儿子:雅各做了个与天使摔跤的梦,于是天使让其改名为以色列。雅各有个儿子叫约瑟,约瑟的哥哥因为约瑟聪明漂亮而嫉妒,将其卖到了埃及。约瑟在埃及给法老解梦,因此混得还不错, 很多希伯来人追随他的足迹都去了埃及。希伯来人非常聪明、又善于积累财富,因此埃及人很不满这群外来者。于是法老将他们变成修金字塔的奴隶。希伯来人继续请求上帝请求援助,上帝又派了一个人:摩西,带领他们出了埃及,回到两河流域。但这时候两河流域已经全是阿拉伯人。于是他们只能与阿拉伯人打仗,最后在约旦河区域两岸暂时稳定下来。经历了三个王: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但又分裂成以色列国和犹太国,最后因为国力式微分别被其他国家灭掉。从那以后就一直做奴隶,一直做到古罗马帝国。

希伯来人一直繁衍、生生不息的原因:在犹太教中指示,有一个人终将会来拯救他们,上帝会派来救世主。救世主就是上帝的独生子:弥赛亚。于是犹太教世世代代都靠着对弥赛亚的期盼存活下来。即:宗教信仰给了犹太民族期盼。

基督教的创立

公元后二十几年,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就说他就是弥赛亚。有一部分犹太人相信了他,他就带着这些人形成了新的教派:基督教,他就是耶稣。但大部分犹太人是不信的,并且认为基督教是邪教,请求地方上的罗马总督帮助其灭掉邪教。耶稣传教三年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段传说也映射了历史上的基督教在刚开始传教是非常艰难的。于是他们就到了罗马帝国的核心:古罗马城。这里宗教众多, 没有宗教的古罗马人在众多宗教中选择了基督教,因为基督教的“来世说”[1]等很多教义都符合罗马人心意和现状(持续征战,民生艰难),基督教的到来迎合了古罗马人的精神需求。这个奴隶的宗教慢慢发展,最终在公元380年被罗马奉为国教。如此,古希伯来文化通过基督教、圣经文学进入到了欧洲文化和文学中,对欧洲后世文化文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西方许多作家例如狄更斯、托尔斯泰都是基督徒
此处来源存在争议,暂且按照文学课老师的说法记录

基督教带来的福音

基督教主张“原罪说”

基督宗教中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在福音书中详细列出了人性的阴暗面,如无知、愚拙、纵欲、不义……因此他要求教民通过忏悔每日反省自己是否有这些阴暗面,这样就大幅提高了普通民众的道德自律,有利于当时的欧洲建设出自己的道德秩序。

基督教反对暴力

耶稣对上帝说:“主啊,我求你不要杀掉那些有恶的灵魂,我只要求你拯救他”。反暴力的主张对欧洲的战争、暴乱的环境有很好的警戒作用

基督教带来的隐患

  • 原罪说一旦被教会掌控,如果被加以极端化的解释,有可能引向禁欲

  • 对神的顺从,不需要自己主动思考,只需听从上帝的话。被教会利用后容易引发愚民,容易使人失去质疑和追问的能力。如亚伯拉罕杀子的故事

最终的灾难:黑暗的中世纪

  • 历史上的中世纪:公元746年~17世纪文艺复兴结束

  • 文学上的中世纪:公元746年~14世纪但丁《神曲》的出世

高文明的西罗马帝国被低文明的各部落蛮族灭亡,对于其他事物蛮族人可以进行烧杀抢掠,但唯独不敢碰修道院。因为当时的修道院掌握着欧洲最高的文明水平以及令蛮族人敬畏的神灵,因此教会慢慢地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势力。欧洲那些原始部落慢慢整合成一个个封建小王国,进入封建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一直是建设导师、甚至高于国王的存在, 教权逐渐慢慢掌控全欧洲,整个欧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神权时代。当教权膨胀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教会开始曲解圣经,它禁止科学发展,禁止人民歌颂爱情、亲情,只能写神,写圣母、圣子、圣徒这些梦幻题材。连绘画也都带着浓厚的教会色彩,导致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停滞不前。

关于古罗马为何被蛮族入侵,《现代欧洲史》一书有所阐述。由于本人比较懒,去年立下的flag要看完七本书,到现在才看到第三本,读书笔记已经写了2本的了,第三本主讲宗教实在提不起兴趣,因此断了大半年。但目前看文学课上老师讲的,对基督教的整体发展脉络还算清晰,稍微有点兴趣继续看下去。等7本读书笔记全部写完之后我会放到网站上的。

希望的曙光:但丁

但丁并非突然从天而降,黑暗的中世纪也并非没有一丝曙光。中世纪潜在的文学:世俗文学。人们渴望讲述自己人类的故事,这些东西汇聚成了世俗文学。一开始以口头方式在民间偷偷流传,经过了三个阶段

史诗

原始部落里的史诗,讲人间英雄的故事,代表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保留。虽然教会严禁古希腊-罗马文化,但民间依然保留许多古希腊-罗马的传说、文学。例如:《尼伯龙根之歌》里刀枪不入、只在肩膀上有弱点的齐格夫里特,就与《伊利亚特》中的阿基里斯一样,也是刀枪不入之身,只在脚踝处有弱点。这就是古希腊精神的传递,在齐格夫里特的故事中传递着对个人荣誉的尊重。

骑士文学

出现了对教会更具挑战性的内容:不仅讲人间英雄,还讲爱情故事。例如《特里斯丹和伊瑟》,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最后心碎而死。这个情节折射的就是人是需要爱情的,没有爱情人就会死。折射非常重要的人文的声音,也被传递下来了。

市民文学

城市出现后,就出现了市民群体,对教会的讽刺就更明显了。《列那狐传奇》以动物世界的方式讽刺教会、教皇。

随着这些东西的出现,才能够保留古希腊和古罗马流传下来的人文精神,才能培养出一个中世纪文学的终结者:但丁。但丁的出现跟中世纪的双脉文学结构有密切关系,是整个中世纪宗教文学和世俗文学互相交融形成的。

但丁和《神曲》

描述但丁,可以将他比作桥梁更合适。但丁出现在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的时间点之间,是宗教文学和世俗文学共同培养出的人才。因此他的身上是带着二重性的,包括《神曲》这个作品本身自然也就带有二重性:

《神曲》内容概括
但丁做了一个梦来到了地狱、炼狱和天堂,在这个空间里面见到了很多灵魂,这些灵魂包括过去已经死去的很多有名的历史人物、文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甚至还有神话中的人物。

《神曲》的结构与形式

宗教漫长的中世纪中,官方文学只有宗教文学,写作模式相对固定:例如在梦中遇见圣子圣母……《神曲》同样如此,在梦中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整个《神曲》分三部、每部33篇诗、加1篇序曲共100篇,数字3和100都是宗教中的重要数字。因此《神曲》是怀有深深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情怀的。

《神曲》的人文内容

《神曲》描述梦中场景并不是重点。但丁在分配这些灵魂的时候,并未跟基督教义完全吻合。这些与教义冲突的地方就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提个问题:为什么但丁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的创作动机
《神曲》的创作动机就是世俗文学,世俗文学是关注世俗人生和世俗的生命的。《神曲》的开头就说:“在我人生的中途,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我做了一个梦,梦中走到了黑森林和豹、狮、狼”。这种设计就是在隐喻普通人会遇到了一些人生阶段,例如中年危机。豹狮狼就代表人生中最常出现的诱惑:权利、情欲和贪财。在他即将堕落之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出现了,对他说你不能沉迷于此,你要走另外一条路……于是后面的剧情就此展开。《神曲》的创作动机是思考人生的困境:当我们对理想不再拥有信心、世俗的诱惑又那么强烈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神曲》虽然披着宗教的外衣,但思考的却是一个普遍的人生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但丁的初恋情人贝亚特丽斯的灵魂让维吉尔过来引领他。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生在耶稣之前,是异教徒。但丁设计让一个异教徒来引领他游历地狱和炼狱,这些都是不符合教义的因素。后世的罗素总结道,但丁指出了通向天堂的道路并不是教会僵化的指导,而是知识+爱+信仰才能走上天堂。

但丁游历地狱(剧情)

地狱是漏斗状,从上到下一直通往地心,最上方的入口在耶路撒冷。按照罪行安排,越往下罪越重惩罚越重,越往上罪越轻惩罚越轻。

桑德罗•波提切利1485年为《神曲》所绘的地狱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绘制的地狱构造图:

地狱走廊

骑墙派
地狱走廊在地狱的外面。这里的灵魂在活着的时候过着盲目、平庸的生活,从不曾坚持过什么立场,是随风倒的两面派,他们生前并没有什么罪行,但却因平庸不被地狱所收留。与之相对应的是第八层地狱的奥德修斯:
《奥德赛》主角奥德修斯的灵魂在这里。传说因为奥德修斯造成了特洛伊战争最后的木马屠城,最后因教唆罪被打入地狱。但丁对此剧情做了调整,奥德修斯并非找不到回家的路,而是不想回家,希望在世界各地冒险。当手下的士兵老了,他说:细想你们的来源吧!你们生来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该追求美德和知识!这里与地狱走廊的骑墙派做了鲜明对比,就算奥德修斯生前有罪,但因为他追求美德和知识,还是会受到作者很高的敬意。

上层地狱

候判所
进入地狱,首先是上层地狱。这里的惩罚是最轻的。上层地狱共分五层,第一圈层有七重门,这个地方就是limbo(候判所)。这个地方没有惩罚,灵魂在此衣冠整洁。他们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知识分子、学者,如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少数除外[^ 2])。这些异教徒放在这里,就已经违背了基督教义。但丁在此写道:他们并没有罪过,他们因为没有受过洗礼,因为生在耶稣之前,所以他们待在候判所里,他们的罪有待后人来评说。可以看出这里就表现出对古希腊、古罗马知识体系极高的尊重。后期的文艺复兴打着回到希腊的旗号,如果没有但丁给予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合法性,文艺复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神曲》的重要性。

上层地狱的其他四层,安排着贪色、贪食、贪财、暴怒的几种灵魂。这也与中世纪基督教义不符,基督教义是禁欲的,这些欲望都是罪劣深重的,甚至对犯乱伦罪的偷情者[3],但丁将他们都放在上层地狱。这些包含着但丁对欲望完全不同的看法,同样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他认为欲望是不应该被禁止的,真正有罪的欲望是失控的欲望,是不能节制之罪。合理的欲望,就算是犯了罪也是值得同情的。这里就在争取欲望的合理性、合法的基础,以反抗中世纪以来教会的禁欲学说。——文艺复兴早期的议题就是要吃要喝要爱的权利,而这条道路的开辟者正是但丁。

中层地狱

很多教士、教皇的灵魂被但丁安排到此。但丁不反对上帝,只反对教会。后期的薄伽丘同样跟随他的命题继续走下去。

下层地狱:地帝城

下层地狱环境:火光冲天,由复仇女神把守

第六层:邪教徒[4]。忍受火坟地的煎熬

第七层:施暴罪。杀人、自杀、放高利贷、冒犯上帝、破坏大自然……

第八层:欺诈罪。细分为10个小类。但丁对宗教道德做了重新解释。这些设计的想象均来自《圣经》、古希腊-古罗马传说

第九层:背叛罪。背叛亲友、国家、恩人等。例如背叛耶稣的犹大、谋杀凯撒的布鲁托和凯西奥。此层为寒冰地狱。

……

炼狱空间

炼狱存在于天堂和地狱之间,具体存在于海面上,是一座炼狱山,共7层,每层关一种罪。因此炼狱山上有七宗罪:骄傲、嫉妒、暴怒、懒惰、贪财、贪食、贪色。——皆为人的欲望。

炼狱空间使用如下方法让有罪者控制自己欲望

  • 对于骄傲的人——让他背着巨石,匍匐在地上学习谦卑

  • 对于贪食的人——让他无法摘到树上快掉下来的果子

  • ……

炼狱的设计同样表现了但丁对人的欲望地重新正视,希望树立其合法性。来自欲望的罪也不会下地狱,只会在炼狱。炼狱最重要的并不是惩罚,而是救赎。灵魂经过救赎之后可通过炼狱山顶端的伊甸园进入天堂。因此,炼狱的设计为文艺复兴的反禁欲奠定了基础。整个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反禁欲,而这种反禁欲的任务在《神曲》中几乎随处可见。

天堂

但丁在炼狱山顶端的伊甸园遇到仙女贝亚特丽斯,由贝亚特丽斯带领他继续游历天堂。

忘川:喝了忘川水就可以忘掉自己的罪恶

天堂的环境:教会宣传下的天堂到处是宝石黄金,但丁的天堂只有透明气体和来自精神上的愉悦——同样突出人文精神。

  1. 虽然现在的世界很苦,但是我们死了以后灵魂里可以上天堂
  2. 例如伊壁鸠鲁,由于他是无神论者,被但丁打入了下层地狱。这也体现了出他身为信教者的局限性
  3. 弗朗西斯科和保罗是叔嫂关系,一边是包办婚姻一边是真心相爱
  4. 区别于异教徒,邪教徒是耶稣存在后而不信,异教徒是耶稣出生前的人

圣经文学、中世纪文学——福音与灾难
https://zhouyinglin.cn/post/ffd5daec.html
作者
小周
发布于
2022年10月26日
更新于
2022年12月1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