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笔记(五)审美意识形态-导论

审美经验

  • 从个体角度:移情、审美距离、直觉、格式塔、精神分析
  • 从社会角度:阶级身份、性别权力、民族文化、消费主义
  • 个体的审美经验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

趣味——每个人审美趣味都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审美趣味?

受到社会环境诸多因素影响的审美:审美意识形态

例如:《装腔指南》

马歇尔麦克卢汉

如果有人指责你胡说八道,你可以用一种优雅的反驳方式——转过去面对他们,低声说:就像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的:‘你对我的思想一无所知’

汉娜阿伦特

如果你读了一个关于杀人犯的深度报告,发现他们除了爱杀人之外显得和常人无异,你可以宣称:“阿伦特所谓的平庸的恶的又一例证”

品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社会习俗、文化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审美趣味、审美观念、文化品味是如何建立的?

审美——被社会环境所构建出来的:审美意识形态

特例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

核心:将一切美学理论、审美活动、审美现象都作为意识形态

审美本身的矛盾性

美学通过审美建构一种具有理性与感性、自由与必然以及自我约束力的自律性科学

  • 审美判断:主观性 VS客观性 ——特殊性 VS普遍性
  • 表面上是对普遍性的描述,但也是对情感的隐秘表达方式

含蓄地宣称——完全主观的反应是一种每一个个体必须体验的反映,是一种必须剔除主体的自发一致的反映

  • 通过灌输、制定“客观性”、“普遍性”的审美原则,构建“主观性”“特殊性”的审美体验
  • 把政治意识形态(统治)通过审美内化为一种带有愉悦感的“软”策略
  • 资产阶级通过审美而不是直接以强制手段来实现和维护其统治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同质性

  • 美学谈论艺术时设计到其他问题:中产阶级争夺政治领导权的斗争中心问题
  • 将权力植入到人们生活的无意识结构中,使人们自觉受到政治力的控制(让人乐于接受的统治,才是真正的统治)
  • 审美的背后隐藏着权力关系——意识形态:温柔的权力
  • 美学是“内化的压抑”,把社会统治更深地置于被统治者的肉体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政治领导权而发挥作用
  • 审美就确立新的资产阶级社会秩序的有效途径,是镇压 性国家机器的必要补充,将资产阶级领导权内化为每个社会成员和个体的自律指令

美学对统治意识形态的挑战

  • 美学是感性的话语,是对人的快感、情感、想象的理论设定

  • 美学容易成为统治工具或工具主义的对立面,与资产阶级价值观有着根本冲突

  • 扮演着真正解放力量的角色——主体通过感觉冲动和同情联系在一起

美学=意识形态

美学不仅是对纯学术、纯科学的诉求,更涉及到资产阶级政治因素和权力关系的问题

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

提出:1936年7月31日第十四届国际精神分析学年会

“镜像阶段”的发生过程:自我意识如何产生?

  • 前镜像阶段:出生~6个月

婴儿出生后面对着陌生世界,与原本在子宫内所享有的自足状态形成强烈对比,这是人类最初的挫折

  • 婴儿在这段时期内,只能被动接收外界对他的作用,如视觉、听觉影响

此时因而脑中并没有统一性和整体性观念

  • 镜像阶段:6个月~18个月

人在镜像阶段就有了自我意识,并开始建立起“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间的联系

但这个意识到的“自我”一开始就不是真实的,它只是一个虚幻“镜像”

  • 镜像阶段结束:18个月左右之后

婴儿的兴趣从对镜像的迷恋转移至视图对工具的控制和与他人的行为交往中去,“镜像阶段”宣告结束

镜像阶段的功能

  • 镜像阶段是自我的原型,镜像是自我的开端。自我由一系列连续的认同所构成
  • 人们最初确认自身的方式,不是对关于自身的实体的认同,而是镜像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又被一大堆空洞概念包围

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班长,你会如何建立威信?

意识形态:构建个体为主体

1970年《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强调: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政权可以仅凭借国家政权成功统治。

法律、军队、监狱就是在政治社会中实行强制,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是在市民中建立权威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

构建个体为主体

  • 个体:未被意识形态化
  • 个体:被意识形态化
  • 个体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个体接受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在生产关系体系内“自愿”接受社会角色,以非武力、非强迫的方式迫使个体服从现存社会关系

提供“合法化”表述

  • 一个暴力的权力机器能够成功的统治和顺利的运行,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提供某种令人信服的合法化表述
  • 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合法化表述,而且要对被统治者接受自己各自的地位和命运进行合法化表达。尤其是针对社会地位比较低,命运多舛的人进行说服,让他们能够主动接受

意识形态:再现个体与现实的想象关系

  • 意识形态提供一份整体的想象性图景,其意义在于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合法的、或称为“宿命”的位置,并接受关于自己现存位置的合法性叙述
  • 人之本质的规定自身就是一个虚假的确证,毫无真实性和实在性可言

审美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领域

消费文化、文化产业、性别权力、种族问题


本文自B站杨宁老师《美学原理》系列课程做笔记而成

源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7411u7j8


美学原理笔记(五)审美意识形态-导论
https://zhouyinglin.cn/post/127ab28d.html
作者
小周
发布于
2022年8月17日
更新于
2022年12月1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