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笔记(四)美感分析

移情说

提出:罗伯特费舍尔、立普斯《论移情作品,内模仿与感官感觉》

观点:认为美感是一种快感,但并非所有快感都是美感

  • 快感:外物引起
  • 美感:精神引起的,通过移情在外物感受到的——审美欣赏本质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

内容

  • 审美的本质=移情——把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

审美对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空间意象”

结果:自我变成对象、对象变成自我

境界:“主客统一”的境界就是审美境界

例如:

  • 李白《独坐敬亭山》:“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惠子——认识论
    • 庄子——审美——移情
  • 审美欣赏的对象与其说是对象,不如说是自我

审美移情中获得的自我价值感是对主体自我价值的肯定

悲剧:包含尊重和怜悯的成分,悲剧中的灾难感增加了价值感——心理堵塞原则

  • 移情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态度

对象的形式是移情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主体的态度

  • 懂得了移情,也能更好的欣赏艺术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同一的

中国美学——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直觉说

提出: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精神哲学》《美学》《逻辑学》《实践哲学》……——“审美即直觉”

概念:概念形成之前的思维

人的精神活动

认识活动

  • 直觉:对特殊事物的认识——艺术与审美——美丑
  • 逻辑:对一般事物的认识——科学与哲学——真假

实践活动

  • 功利:对特殊目的的追求——经济学——利害
  • 道德:对一般目的的追求——伦理学——善恶

直觉的特点

  • 独立:审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活动

从直觉的产生看:直觉是想象得来的

从直觉的内容看:直觉是关于个体的

从直觉的对象看:直觉是针对个别事物的

从直觉的结果看:直觉的产生是形象化的意象,而不是概念

  • 静观:直觉是心灵赋形的活动,只在内心完成,不需要外在媒介
  • 直接:审美不是逻辑活动,不需要分析和推理
  • 创造:“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直觉不等于感觉

直觉一定是审美,审美层面的直觉还是直觉

心理距离说

提出:英国心理学家 布洛

观点: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与主体才可能是美的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进而熟悉的事物往往显得平常、庸俗甚至丑陋。但把他们放在一定距离之外,以超然的精神看待他们,则可能变得奇特、动人甚至美丽”

例1:

  • 如果要看山,要从湖中看
  • 如果要看湖,要从岸上看

例2:

  • 朝阳、黄昏和中午的太阳
  • 旅游

内容

距离是审美的前提、条件

距离的限制

  • 距离太大,没有美感——“超距”、“距离过度”
  • 距离太小,把艺术混同于现实
  • 距离合适:审美对象非毫不相干,又无直接利害

格式塔说

格式塔诞生:1912年德国

  • 形式 VS 完形(形式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
  • 反对冯特心理学(现代心理学创始人)
  • 元素主义、构造主义心理学
  •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质的提出

奥地利心理学家艾伦菲尔德《论格式塔质》:将格式塔质看做附加在其他元素之上的新元素(依旧是元素主义)

一般所说的格式塔心理学派:

柏林学派(维台默、科勒、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代表人物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美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科勒的追随者

知觉与张力

艺术作品的格式塔质,首先表现为包含在一件艺术品中的各种力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对各种力的关系的分析就能把握住艺术作品的结构本身

力的结构与艺术的表现性:表现性的基础在于力的结构

同构说:任何一个现象都是完型的,任何完型都有一个内部张力结构,两个现象的内部张力机构相对应,之间就存在一种关系——同构对应

同构对应

艺术作品中存在的力的结构可以在大脑皮层中找到生理力的心理对应物。例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外物的力的结构之所以与大脑皮层生理结构一致,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服从共同的组织规律,即格式塔心理学所推崇的图形律和完形取向律

艺术表现性的最终原因就在于艺术品的力的结构与人类情感的结构是同构的

审美欣赏使艺术作品的力的结构与主体情感结构的一致性得到具体实现。欣赏者的任务:通过同构对应物唤起情感


本文自B站杨宁老师《美学原理》系列课程做笔记而成

源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7411u7j8


美学原理笔记(四)美感分析
https://zhouyinglin.cn/post/be2af623.html
作者
小周
发布于
2022年8月17日
更新于
2022年12月1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