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崇拜人自身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这些努力都是对于漫长中世纪的纠正。在中世纪中,对于自然、社会、人类的理解都是从神学的角度去开展的,人的思考能力相当弱小。《圣经》教导人们不要去独立思考,因为人的认知有限,只有听从上帝才行。这样对人引导和教化,就造成了人的主体理性的丧失。教会长期的愚民政策造成了人们对于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知空白。

中世纪终结 文艺复兴 17世纪古典文学 清教徒文学
但丁 莎士比亚 莫里哀 清教徒
塑造人类的主体理性的信心 《哈姆雷特》用自己的方式思考人生 用人来管理人的王权时代 用人的主体理性重新解释圣经和宗教

通过这些努力,对于人的主体理性的探索构建和推进有极大的帮助,让人类重新找回自中世纪以来已经丢失的属于人类自身的自信和骄傲。这样的努力和发展到了十八世纪,就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从中世纪以后,人们不断地想恢复和探索人类主体能力的一个过程的呈现。

在启蒙运动中,人类需要完成的三个核心命题:重新解释自然、重新设想和反思社会、重新认识人类自身,

重新解释自然

《圣经》中描述人间万物和世界万物均由上帝创造,上帝使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这就是世界的起源。这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实际行动中,法国出现了百科全书派,这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的知识分子运动。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人均参加了编写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就是非常典型的站在唯物主义立场,解释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努力。文学作品里,典型的有《鲁滨逊漂流记》。

《鲁宾逊漂流记》不仅是青少年读物,更是启蒙运动的经典作品。在鲁滨逊最开始流落荒岛时,面对未知世界,也曾收到神学影响,认为荒岛中发现的大麦、稻子是上帝施舍的奇迹。这个反应就是中世纪人们思维惯性的表现,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很自然地说这是上帝的奇迹。但最后发现这些物资就是遇还难时无意间带下来的,于是对上帝的感谢便化为乌有了。这在中世纪的人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的思维惯性是上帝的一切都是奇迹。因此,《鲁宾逊漂流记》标志着人类的思维方式悄悄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能从新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并不再盲目地认为这是上帝的奇迹。

重新设想和反思社会

从但丁到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王权地位不断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国王和教皇一样靠不住。在十八世纪之后,人们也开始反思王权,将反神权和反王权绑在一起,变成新的奋斗目标。这也就能够理解法国孟德斯鸠的作品《波斯人的信札》,里面出现了非常尖锐的对神权和王权的批评。

《波斯人的信札》中作者借男主口说:法国有两个大魔法师,一个是国王,一个是教皇。孟德斯鸠认为,当时的欧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即:教皇控制了国王的思想,国王控制了人民的思想。因此王权和教权都要推翻,而把希望寄托于人民身上(理解法国大革命出现的原由)。孟德斯鸠在《波斯人的信札》中提到的,王权社会对人的伤害是深重的,推翻一个王座上的国王是容易的,但还有一个隐形的暴君需要警惕。

《波斯人信札》故事概要:王权国家波斯中的一个贵族郁思贝克前往思想先进的欧洲游历,并在游历过程中给朋友、家中的妻子和仆人写信。郁思贝克攻击王权、教权,并提倡以民众幸福为重。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表现的是非常激进、民主的思想,大谈宗教愚昧、王权的暴政。而在写给家里仆人、妻子的信时,风格就完全变了,强调仆人应对其唯命是从,强调女性应该尊崇与男性。

这就是《波斯人信札》故事的高度。漫长的王权时代给人们最大的伤害就是王权意识深入人心,它让每个人都人格分裂。当人们受到国王压迫时,我们都想推翻国王。但当我们面对弱者时,我们又都想做别人的国王。在中国小说《阿Q正传》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所以孟德斯鸠提醒人们,民主的道路是很艰难的,并不是推翻一个国王那么简单,还需要对民众进行教育,驱除每个人心中的暴君梦。这本身就是启蒙运动的一项任务,启蒙就是启民众的蒙。

重新认识人类自身

民众培养的主题(一):设想一个以平民为主体的社会秩序
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故事的主角是理发师费加罗,这是一个有兴趣、有头脑、有文化的形象。一对贵族男女相爱但不能在一起,费加罗最后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在这部作品里就能看出,启蒙文学想塑造平民阶层自我信心的努力。在后续剧情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与贵族阶层斗争,突出了平民的尊严、权利、智慧与才华,这就是启蒙运动中关于平民主题的努力。要让平民阶层承担社会主体的重任,必须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权利。

民众培养的主题(二):让整个平民阶层知道自己有能力成为社会主体
《鲁宾逊漂流记》能够体现这一点。鲁滨逊在荒岛生存28年,只靠这几样东西生存下来:

  1. 遇难时船上运下来的武器、工具和生活用品,这是人类积累的生存和生产的经验
  2. 来到海岛后自己积累的生存经验,这是他创造的人生生存生产经验
  3. 人类自身的精神和品格,勤劳勤奋、没有休息日。

民众培养的主题(三):构想新的社会秩序
例如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可以提现出作家这方面的思想动向,《格列佛游记》和《鲁宾逊漂流记》一样,虽是儿童读物,但也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作品。里面四个空间(小人国、大人国、飞人国、慧骃国)都是虚构的,小人国、飞岛国即是对当时英国的讽刺,大人国、慧骃国则是美好社会的构想。《格列佛斯游记》很鲜明指出来,哪些社会是罪恶的,什么样的社会是美好的。

民众培养的主题(四):对人类的道德理性有很高的期望
例如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埃罗伊斯》,大致内容是男主将妻子的情人接回家中,给自己儿子辅导音乐的故事。其中这三方有着超高的道德理性,卢梭相信人类一定能做到这样。这在以前几乎只有圣徒才能做到这样的品格,但是在启蒙运动中,普通老百姓也会有这样的道德理性。

启蒙运动的作用

  • 重新构想社会的结构
  • 反思王权社会的罪恶
  • 界定了未来的新的社会以平民为主体
  • 培养平民群体、塑造平民信心、告知平民权利
  • 对自己的生产生存的能力及道德理性拥有很大的信心

启蒙运动——崇拜人自身
https://zhouyinglin.cn/post/85c2f1b3.html
作者
小周
发布于
2023年5月19日
更新于
2023年5月19日
许可协议